今天我的班主任做了一次班会。讲的是感恩的心。想必现在或曾经作为学生的我们都参加过这种‘传递正能量‘的主题班会。
然而今天这一次,我突然意识到,似乎有哪些地方不对劲。老师在班上放了一段短片,是讲一个自闭症青少年和他贫穷的父亲的故事,这短片实在是糟糕透顶——诸如乱七八糟的剪辑、生硬的情节转换、让人无语的表演,还有过于明显的目的在于托出筷子兄弟《父亲》的音乐结局。后来又放了《时间都去哪了》,以及一些诗句。
环顾四周,所有人好像都沉浸在一种感伤的气氛里。没有人说话。
就像我的朋友说的,我看问题,很多时候有种局外人的意思,好像事不关己一样。那时候也是一样。
我只是觉得很奇怪。我没有被感动。部分是因为我觉得这种粗制滥造的东西不值得让我悲恸,部分是我在好奇为什么人们那么容易受到控制?
勒庞在《乌合之众》中说,当人们被放在一个群体之中,他们的理性就被隔离了,只余下激情(passion)和盲目。
这种时候人也是非常容易受到控制的,只要表现足以让人崇拜的强力,或者足以让人有些许感动的事例(即使平时人们对此不屑一顾)他们也会欣然接受,并表现出一种慷慨激昂/感同身受的样子,把传达者所表示出的原则奉为信条——并在一般情况下毫不怀疑的身体力行。
这是我所知道唯一能够解释这个现象的理由。至于为什么,是否正确,我现在还不知道。
但是我能肯定,这不是好事。
试想,由别人来操作你的情感,并借此让你信奉一个未经你的理性检验的结论,这是不是听起来就很奇怪呢?其实这等同于思想上的迷奸:把你的理性思维麻痹,让你不能清醒地判断问题,这时候把一些教化塞入你无力反抗的大脑……
有人就会有疑了,即使如此,有什么不好的呢?
但是这就是邪教传播的方式之一啊!通过使人失去正常的判断力,然后再让人接受一些结论……最后一个个活生生的人沦为教徒,失去现实生活的能力,甚至还造成了前些时日在麦当劳发生的血案。
即便传播者的初衷是好的,传播的是普世价值,我以为,依然不应该这样做。理由是,这样做剥夺了我们自由思考自由选择的权利。这和老师上课一样,如今,一个跟的上时代的人都知道,满堂灌的填鸭式教学是非常糟糕的一种教育模式,弊端在于若是失去了教师的灌,学生将无法进行自主的学习。同样的,这样的方式(这种更加隐蔽的填鸭)也有这样的效果。学生只能在被迷惑的情况下接受某种思想,那么,难保在遇见邪教的时候,也习惯成自然,直接在这种气氛下全盘接受了。
这和单独欣赏文艺作品不一样。文学作品固然能够激发我们心中的情感,然而真正优秀的作品,往往不是那个直接给你答案的,而是让你掩卷深思的。因为书足以让我们反复思索:若是崇高,则为何崇高?若是坚定,则为何坚定?人物的坚持有何意义?但是这种灌输不一样,它只会让你在一场廉价的共处中获得虚无的快乐,就像勒庞说的,让人成为“群众”。
所以我认为,这种方式,实在是不足取的——除非我们认为,我们缺乏起码的判断力,以至于只能由这种方式来收获正确的认识——然而显然,事实不是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