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8年11月份正式加入明亚保险经纪河南分公司至今,一年时间已过,是时候来篇总结了。
今年一年,可以说是我十余年工作经历以来,成长最为飞速、效果最为显著的一年,是的,没有之一。
选对了行业,找到了平台,仿佛跨过了“拐点”,过去33年所积累的资源、经验以及人脉产生了奇妙的链接,最终形成了我称之为“成长势能”这个东西。
每个月,乃至每天,都在体会着成长带来的喜悦,以及成果带来的正向激励,这种感觉非常奇妙。
好的,以上是现状,现在我要说职业转换的那个原点,并回溯整个心路和实践历程,希望能够给有志于保险赛道的朋友以借鉴。
作为一个有着8年财经记者经历的保险经纪人,在观察行业及公司上,我应该还算是尚有经验的。
大家都知,伴随着新媒体的强势崛起,传统媒体的发展越来越堪忧,就像一艘已经在漏水航行中的游轮,我很想实现个人价值,拼命地从甲板上向船头奔跑,奈何整个船仍是下沉的宿命。
意识到整个行业的前景和没落,就开始寻找转行之路。
这条考察之路,我用了近三年。2016~2018年,我分别尝试过新媒体内容创业、肉类贸易、社区团购等,期间赚过一些钱,但最终伴随着行业环境的变化、迭代,商业模式很快就变得不可持续。
如果是新内容创业,其关键点在于尽快抢占头部流量,最好在平台初期,此外还要具备持续不断的创作能力,这一点说实话普通人很难做到。
而类似于社区团购、贸易等传统生意,又存在门槛高、信息不对称、渠道成本过重,如果人脉、资金以及经验没有到一定量级,去碰传统生意,很容易失望。
最终,在经历过诸多繁复后,我最终将事业转型点锁定在了保险。
从记者到保险经纪人,跨度挺大的,历经过多个行业后,我最终确定我要做保险的答案,是基于以下四点:
第一:全民保险意识的崛起。
第二:参照美日等其他国家数据,我国的保险密度和深度都很低,朝阳无限。
第三:我的家庭遭遇过重大疾病的打击,也遭遇过家庭断流的打击,我对保险很认可,深知没有它,一个小康之家可以很快跌入谷底,认可它对于每一个中产及普通家庭的作用。
第四:我具备很强的意愿、足够的学习能力,去完成这个工作,或者说这个事业。
考察了近三个月,我的回答是YES,我要去卖保险了!
可是,去什么公司,怎么开始呢?
因为一直从事媒体,我是没有打过卡的,爱自由,不能被约束,传统保险公司打卡、跳舞、早会那种模式,我是无法想象的。
这时候,保险经纪人自然而然走进眼帘,可是很快又得知了保险经纪行业三巨头,分别为明亚、大童、永达理。
首先,要表白下这三家公司名字,我真心觉得都非常好听,也很有寓意。
开始了考察之路。
三个公司,分别有不同的基因,在发展路径和侧重上也十分不同。在30多岁的年龄上,选择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为涉及下半生的长远规划,所以选择起来极为慎重。
哪家对我的保险业创业更有帮助呢?
1、如何看待大童
从经营时间来讲,大童是最早在河南布局的。2009年,大童就在郑州成立了分公司,现在郑州市区有四五个营业部,在新乡、许昌等地市下沉的也比较充分。
从成立时间和覆盖范围上,大童是最广的。大童,公司全称是大童保险服务河南分公司,从公司名字就可以看出,这是一家并不太强调经纪,而是着力强调服务属性的。(这样设定是有原因的,大童财险是经纪牌照,个寿则是代理牌照,不同于明亚、永达理)
经过深入接触,大童有非常强烈的优劣势,这里不赘述,直接概括表达。
【优势】:
强调科技和服务,快保、保单托管、好赔等确实代表行业较高水平。有时,平台品牌的存在感要高于代理人个人的存在感。
【劣势】:
人力端:从业人员素质仍旧参差不齐,对学历几乎无要求。
培训端:团队与团队间的培训沟通不够充分、城市与城市间的协作几乎没有。培训一部分是各营业部的本地循环早课,另一部分依靠快保上的学吧。造成绝大多数团队的培训不具备体系,新人入行很难有一个可沿袭的清晰道路。
产品端:经常会有一些定制产品,会有方案激励,存在一些的销售侧重。
以上是我眼中的大童,我认为更适合有一定从业经验的人去考虑,如果是萌新,三年“存活率”会比较堪忧。因为,大童更多的是在产品端解决问题。
2、为什么不选永达理?
说完大童,让我们看看永达理。不同于北京、广州,河南永达理的保费规模是相对一般的,作为专盯中高端市场理财险的永达理,据说在河南的日子并不好过,所以并没有详细考察。
但,目前我所在团队的不少小伙伴来自那里,就描绘一个我眼中的永达理吧。
永达理的核心在于理财险、养老市场的布局和深耕,号称MDRT的工厂,件均较高。三家公司里,永达理和诸保险品牌签约量应该是最少的,主打产品是增额终身寿、终身年金等。
养老,确实也是绝大多数家庭一个不可忽视的风险,需要以产品规划,没有问题,但问题在于整个企业文化过于强调理财险,不重视基础保障类风险。
这与目前国内90%以上的家庭保障类保险不足形成了一种矛盾,这是初心,也是根本性问题。
更多人抛弃掉原有行业,奔赴保险业,除了确实想在这个行业闯出一片天地外,我想还是我们认可保障类保险独有的杠杆功能,能够给投保人家庭提供的坚实保障。
而永达理的发展理念,与我个人的从业初心是冲突的。此外,其团队与团队间的协作较少、更注重话术等只是小问题。
关于永达理的“不选”,只是我的个人选择,也有一些小伙伴更侧重理财险市场,毕竟做保障类产品后期服务时间成本很高,是一件更累的事情。当然,我也相信,未来退休养老市场会是一个非常大的市场。
补充一下,永达理在培训端格外强调“训练”,每周的财经讲座(尤其是北上广)是很有含金量的,但缺点是经纪人都很永达理,而且会更依赖于公司所提供的平台。
3、为什么是明亚
在互联网语境下,明亚几乎等同于经纪人。关键词:学霸、清流、佛系。有句话是劣币驱逐良币,再对应就是优秀吸引优秀,明亚就是这个情况。
凝结了一群高认知的学历较高者,大家对保险有着极深的认同,并坚持以专业、严谨、客观中立,坚持以需求分析为导向,服务城市中高端客户,所以十多年下来,明亚沉淀了一大批高绩优的经纪人,而且他们的核心标签就是专业。
以上不仅仅是因为我目前就职于明亚,而是这确确实实是行业给到明亚的评价。
专业,也许是一个有点标榜意味的字眼。全国前十甲的经纪公司中,要说只能给明亚留下一个最能打动我的点,我想只能是人的成长。
无论是大童的科技,还是永达理的财经讲座和话术,确实很好很炫很吸睛。据悉,前者利用科技赋能,可以在一分钟内做出家庭保障方案,超级便捷快速的操作。
但,始终却不能打动我,为什么?最终我想明白了,因为——这和我有什么关系呢?
科技赋能、快速出方案、精彩绝伦的演讲,只能是平台的,是其他人的,他们将如何锻造起我的核心竞争力呢?
这个问题,没有回答。从其他行业抛弃稳定的工作,来到缺乏安全感的保险业,为的就是能够获得个人层面的成长。
我们希望,能够在一次次的需求分析、一次次的营销展示、一次次的复盘演练以及一次次的深入沟通中,真正习得保险的功用,将保险的信仰融入血液,并发挥出保险真正的意义和作用带给每一个普通家庭。
从而真正实现以专业为基础,客观中立地站在消费者角度,能够满足客户多元化的需求,为客户的家庭或企业提供完善的风险保障规划。
优秀是培养来的?还是被吸引来的?
2020年得到的跨年演讲,关于保险的几句金句刷了屏:“转行干保险,要么走投无路,要么身怀绝技”。很形象地刻画出了行业新增从业者的两种情况。
暂且不论很多人是否真的是走投无路,新入行者做的好的真的是身怀绝技。在人才的集聚和培养上,很多公司会强调,以成功复制成功,而明亚却是依附同频者的同频吸引,与前者组织赋能个体更多截然不同,明亚更多的是个体赋能组织,强调个人IP,善于为大绩优创造舞台。
在以上势能加持下,这个行业最具独特魅力的不断成长就此开启,我们会发现,我们从一个个小小的销售,慢慢有了自己的客户群,开始有认可我们的小伙伴加入了我们,他们是曾经各行业很优秀的人,我们一起沉浸在保险的海洋中,为客户提供真切所需。
虽然,业绩仍旧会被清零,但我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保险、金融、健康类的知识与日俱增,身边的资源和与人的深度链接也会像雪球一样越来越大,积蓄的能力越来越足,等忙过回头看时,我们不经意间已经获得了曾经如此渴求的成长。
所以,对于小标题中提出的问题,保险业的优秀首先是被吸引来的,继而与优秀者同行,越来越优秀。
卖保险就像育儿,都是学习成为更好的自己,在一个个的客户服务中,我们不断复盘,对客户,我们不断锻造我们更好的沟通能力、更强的同理心,对自己我们不断完善自己,并学会接纳,与自己、与世界自洽相处。
每一瞬皆是修身,一切核心皆在于“人的成长”。
回首看2019年,从咨询顾问一路做到合伙人,深度链接了60组家庭,并组建起了10人团队,进行了近百场线下财商及保险类分享,我对我全力奔跑的2019,很满意。
如果你也是成长型人格,并对保险经纪职业感兴趣,欢迎私聊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