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朋友圈既自嘲又无奈的发完这一句之后,我知道,“暴风雨要来了”。
其中有一位外市的朋友评论到“小心,全国人名开始讨伐莆田系的了”(附带一个捂嘴偷笑的表情)。
据科学理论,台风眼往往始是最淡定的,然而并不然。恰巧近半个月陪表姐看病,反反复复再次与医院“打上了交道”。心中不免感慨颇多。
作为一名地道的莆田人,生在“莆田系”,长在“莆田系”,但是,所谓的“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并不因此不见或者更加凸显,我想,作为患者,我们仍然和全国各地的患者一样,对医院,有着太多敢怒不敢言的苦水无处谈,如果你对医生倒,他可能还会叫你查个血液做个CT看是不是有什么病,要不要开点安神舒心的药回去跟几天?(此话无意嘲讽医生,说现实点,在民营医院甚至很多公立医院里,医生也只是个给人“打工”的,你给医院创造多大的利益,医院就给你创造多大的空间,和许许多多战战兢兢的公司的小职员一样,且不说为了升职,单是为了保住位置就付出了多少,剥削或者被剥削了多少,只不过作为医生,直面的是病人,病人就是第一剥削者,而医生,是医院是第一剥削者。晋升至主治医生已经耗费了太多实力、人脉,如果在这个好不容易争取来的位置上还不好好表现,谁知道能做多久?)
回到主题,谈谈这半个月来和医院打的交道。因为有个认识的远方亲戚在医院里当护士长,于是每次去看病都会带点土特产去,什么一大编织袋的红薯、地瓜粉、蔬菜...金银细软也没少送,根据要看的病的大小,再送相应的“见面礼”。一开始作为接受八荣八耻教育的我,是很不耻这种行为的,何况已经是熟人了,还如此送礼?然而让我不太接受的,是前几次表姐电话里问那个亲戚主治医生的上班时间之类的,然后那个亲戚问家里有没有菜什么的。这年头还有人主动开口的?无奈半路上杀去超市买了一袋蔬菜,说是自己家种的。以此换来的是亲戚一个电话的打点(当然也带了主治医生的份),于是不用排队就先拿到了号,可惜医院里也不是每个部门你都打点得过来的,很多时候碍于你的身份,给你一个关照,然而你本人不在这边,不好意思,你拜托需要关照的人一样晾着。于是表姐说:要不要再打个电话让她跟里面的一生说一下,可是又怕她不耐烦,唉,这有没有她都一样啊。我说还是算了吧,人家帮你是情分(向你要东西的时候语气怎么就那么和善,此刻打你电话你怎么就各种忙?人呐,拿人家的手软也只是一时)。于是我们就这样耗了半天,咨询里面的护士人家根本不理,一个个大牌着呢。去拿药的时候更是,给你的药不是给的,是扔的,咨询都是狂躁不耐烦的,医院真是个花钱买罪受的地方!
我发现周围的人评价一个医生好坏的点很奇怪,这个医生不给人用贵的药,很好;那个医生专给人开贵的药,一看就是骗钱的。当开药的便宜昂贵成为了患者的评价标准时,医术就不再是第一衡量标准了,毕竟以盈利为第一要义的医院本身也不关心患者的病症,这样的评价标准倒也是很契合的。有时候医生会给你写一两个医院里用完了的药,让我们去外面的药店买(我很感动她没有开医院里同一疗效但是价格更贵的药给我们,而是告诉我们医院每次进的药都有量的控制和需要走的程序,这些便宜的常用药又容易用完,没必要用贵的药代替)。然而也有很大一部分人说是医生和药店老板有挂钩,分提成。可是眼观这几块钱一盒的药,倘若真和药店有猫腻,这几块钱的提成又是多少呢?社会人的心里扭曲已经妖魔化了很多善良的医生,医院医好了他们的身,却医死了他们的心。至少我接触过一些不错的医生,可是这类医生往往是有一定年纪的,也许是他们看淡了利益上的纷争,想真正给病人看病,也许是他们年轻的时候受到的观念就是救死扶伤,可是现在更多的是靠关系走后门的医护人员,他们年纪轻轻,心态散漫,甚至对父母拉下脸面求的工作不屑一顾敷衍了事,或是官瘾很大又没几把刷子的人,是想这样的人如果成为了新一代的医护人员,医患关系的春天将不复存在了吧?好医生不是被患者逼坏的,而是被“坏医生”淹没了,我们在心里将他们同化,不再相信好医生的话,凡是看病,皆认为是来自医生的一场剥削、欺骗。同样一份报告单,有点医生会告诉你不手术不行,而且越快越好,有的医生却告诉你,没事,很正常,吃点消炎药就没事了。就是因为不想遇见让人做手术的医生,所以家里每次都要带点东西过去,为的是一句本来就该有的没事,别担心。很大程度上我反而谢谢那个亲戚的主动要求,至少你帮我们联系的主治医生会给我们一句好话。
央视曾报导过“打点滴无异于一场小手术”,作为一个莆田的乡下人,每个村子里都多多少少还“残留”不少上个世纪的“赤脚医生”,平常的感冒发烧都是在“赤脚医生”的小门诊里面查看的。正常来讲,感冒的周期一般是一周左右,然而自从打点滴的利润与效益被发现以来,在我们附件一个村的小门诊部里,无论大病小病真是达到了“无点滴不欢”的地步。有两个人同时感冒了,一个去了开药打针看病的小门诊,一个去了打点滴的小门诊,于是3天后那个打了点滴的患者问那个打针吃药的患者,你怎么还没好,我都没事了,你那个医生不好,去我那里看吧,两天就好。于是一个人去了,两个人去了,三个人去了......越来越多的人去了,可能是现在的生活节奏快到农村的大叔大婶都害怕这感冒多拖一天家里的母鸡就会少下一个蛋是地步,所以大家等不了正常药效的治疗,一个个像看神医似的对他趋之若鹜,然而讽刺的是,这个爱打点滴的医生还曾经因为误诊而坐过牢,可是看着今日“门庭若市”的小门诊,可能连菜市场的阿姨都想向他请教“发家致富”的秘诀。(打针吃药一般十几块钱,点滴一挂上百,而且要求你至少两三天,一天是没有效果的。我担心啊,那些坚持着原则只愿意给普通感冒发烧的病人开药的医生,会慢慢的被爱打点滴的医生消灭咯!急于求成的现代人啊,你们是在拿自己的身体开玩笑啊!)
像很多理智的人提出的疑问一样,我也想问,为什么“百度”、“莆田系”“火”了呢?首先百度,只是一个分享的平台,它是有一定的导向性,可几乎没有人会不怀疑它的真实性吧?然而生活中的大多数人没有医疗常识,以自己为例,曾经在百度搜索框里打上“腋下长了一颗东西”,得到N多词条,看着看着你真的会怀疑自己得了绝症,还是那种活不过半年的绝症,只此一次,吓得再也不敢百度此类问题了。再来说一个搞笑的,有一次用胶水,结果胶水黏在手指上硬了,遂拍照发说说怎么办在线等急!有人评论说百度啊。一时手贱我就百度了,结果看到里面一个答案是,再往黏着胶水的地方倒胶水,然后趁还没干之前揉搓,也是脑子被驴踢了竟然真的照做,结果只好再发一条说说,MD智障,现在满手都是502,再也不信百度了!最后在一盆醋里泡到脱皮,享受着撕裂的皮肤被醋浸泡的酸爽再次对百度结下了仇恨。
对于百度上如同大海捞针般渺茫的真正的有用答案,找不到是很正常的,加之正确答案这种事,往往是当局者“急”,旁观者清,我想无助到百度的人,一定到了“病急乱投医”的慌乱地步,或是“死马当作活马医”的无奈之举,所以这个时候看到百度上那些诱导性很强、措辞夸张满是专业术语看起来很高大上的答案时,就仿佛在快要溺死的时候看到一根稻草,这时候你还有别的心思去考虑这根稻草是真的草能抓么?当然是不顾一切的抓住它。可是事实很残酷,这只是一张艺术剪纸,你抓住了它,和它一起,溺死了。人们之前不知道该怎么定义这根稻草,也不知道该怎么讨伐如此过分包装这根稻草的人,而现在,“莆田系”、“百度”刚好可以为之命名,于是网络哗声一片,矛头直指百度、莆田系医院,甚至朋友圈里晒出了《360搜索致用户的道歉信》——声明即日起,360搜索放弃一切消费者医疗商业推广业务。配文“墙倒众人推 2016最冷笑话:你百度一下会死啊?会”可是倘若各大搜索引擎都放弃了医疗商业推广业务,事情就会解决么?不会,问题的本质也在于如何提高普通民众的医疗常识,还要回归到医疗体制的问题。
这一次事件的扩散很好的激发了老百姓心中“看病难看病贵”的情绪,不由分说先将矛头指向百度、莆田系医院再说,我们没理由怪一个亲戚好心的介绍却使你的病情更加恶化,我们怪不起国家的政策,怪不起体制...我们只好声讨是百度欺骗了我们,是莆田系医院的黑暗欺骗了我们,可是你也知道,不止一个百度,也就不止一个像那样充满吹嘘的广告,可是你也体会到了,不是每一个莆田系医院都是黑暗的,哪怕是公立医院,也有很多你说不出口的苦。
如果我们自己能为网络发言负责,如果网络发言实名制,搜索引擎上会不会少一些虚假信息;如果我们都多了解一点常识,会不会就少发生一起纷争;如果我们不再急于求成,好好的跟医生沟通,也许一生并没有传言的那么坏。
无论如何,希望我们不再一面的指责百度,也不以一概全的暗黑莆田系医院,这背后也许有另一种商业手段,随着一股消散不去的声讨热流,也许正是国外的搜索引擎、医疗手段大肆进军国内的机会,可是就算是来自国外,也有虚假的公司,骗钱的医院不是么?多少人满怀希望的去留学,多少人人财两空的回来,发现那只不过是大着国外高端大学旗号的野鸡大学,也许正是他们看中了中国人“认为国外的才是好的”心理,所以美国的转基因大豆已经替代了中国的大豆,它们像温水煮青蛙一样,当你发现这是手段的时候,你大概已经成为它们的盘中餐了!借用一句网络流行语:这都是套路!中国人的问题中国人自己解决,希望这不是又一个国外公司趁火打劫的手段。
在网络上发言的时候请多一点点责任,管理人员审核的时候也请多一点点责任;面对医生的时候请多一点点信任,医生面对患者的时候也请多一点点耐心。正在不断完善健全的互联网网络秩序和医疗体制不会因此就分崩离析,让我们为更好的网络环境、医患关系做一点力所能及的努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