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贫女一灯与佛事有价

来源:华拓网

如果查阅佛教词典,我们可以看到一个词汇——贫女一灯。说的是佛《阿阇世王绶决经》里的一个故事。

话说佛陀时代,有一个穷老太太,为了供佛求福,用乞讨得来的两个钱买了灯油,在佛前点燃。她知道这盏灯熬不到半夜就得灭了,但还是发了一个大愿,说如果自己将来能够成佛的话,就让这盏灯能亮一个通宵。

当天晚上,大殿里虽然有侍者照顾这些灯,但还是有的灯没烧尽灯油就灭了,有的不等天亮,就耗尽灯油,也熄灭了。而老太太的那盏灯却一直亮着,灯油却丝毫不减。看来,这一晚上,这盏灯烧的不是灯油,而是老太太的愿力呀。

到了早晨,佛让神通第一的大弟子大目犍连去大殿里把所有的灯都灭掉。大目犍连很快就把还在点燃的灯都熄灭了。可是,老太太的那盏灯却无法熄灭。大目犍连只好用袈裟去扇,还是灭不了那盏灯。他又运起神通,带来一阵大风,还是不能把那盏灯吹灭。而那盏灯反而越来越明亮,甚至照亮了大梵天宫和三千大千世界。

这时,佛陀告诉大目犍连,你别费劲了,这盏灯是未来佛的灯,你的那点神通灭不了它的。佛说,这个供灯的老太太未来会成佛,佛号须弥灯光如来。

一个讨饭为生的穷老太太,却能以微小的布施得到那么不可思议的巨大果报,很神奇吧?在佛经中,这类的神奇故事不胜枚举,在《杂阿含经》《杂宝藏经》《贤愚经》等佛经中,有很多这样的记载。布施者有的死后升天,有的当生证果,还有的未来世在人间得大福报。比如阿育王就是以一碗沙子供佛,得以百年后作大国王的。

佛法传入中国,我们的祖师大德也接受了这种思想,认为如果以至诚清净的作供养,就可以以微小的供养得到殊胜的果报。那些以世俗心花大钱作供养的,倒不一定能得到那么大的功德福报。

然而到了今天这个时代,我们忽然发现,穷人不那么容易修福了。因为很多寺院的佛事活动都是明码标价的,有的甚至价高的令人乍舌,一般穷人都不敢问津了。于是,很多本来可能会成为未来人王、未来天王、未来阿罗汉、未来佛的众生,就只好望庙兴叹,不敢上前了。

只剩下一些有钱人,其中不乏带着交易心态的人,在这里花大钱买福报,佛事活动俨然成了一笔生意,令人观感极差。而且观感还是次要的,更严重的是,按照《优婆塞戒经》的说法,以交易心态作佛事的,很可能不得三归依法。这样,就连佛弟子的身份都丢掉了,还谈什么功德呢?

希望这种风气有一天能够改善,让更多的人可以简简单单凭着一颗虔诚的敬佛之心去参与佛事活动,积功累德,成就菩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