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己论”,欢迎关注。
作者:姜谭
己论导读:三观的意义处于绝对正和绝对歪的两端之间。哪边的人多,那边就“三观正”。
欢迎关注“己论”~
日常讲的三观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三者简单说,就是对这个世界、自己的人生,以及事物价值的看法。
想讲三观是因为最近无聊刷了几天知乎,看到很多有关三观的评论:
“答主三观好正啊”“你这什么三观啊”“三观不一致就不要勉强”“三观炸裂”等等。
看久之后,我惊讶的发现,大部分网友口中的“三观”是这样的:
“三观正”:你的观念和我一样(正确)
“三观不正”:你观念和我不同(那就是错误),我不赞同所以我要批评你。
而我心里的三观是这样的。
前段时间看了阿德勒的《自卑与超越》,里面有句话:
生命的意义正是存在于“绝对正确”和“绝对错误”的两端之间。
现在把这句话“借”来讲我对三观的看法:三观的意义正是存在于绝对正和绝对歪的两端之间。
为什么这么说呢?
高中的心理老师上课说过一句话,我现在都还记得。
她说:我要说的这句话你们一定会觉得是错的,甚至是大逆不道的。你们从生下来的那一刻起,就和你们父母没有任何关系了,你不用想着回报他们。
当时的我第一反应就是,怎么会没关系呢?父母怀胎十月生了你,给予你生命,怎么能叫没关系呢?这份恩情难道不用回报么?
同学们也是这么想的,所以我们当即在课堂上提出了质疑。
然后老师举了个例子。如果父母生下了你,只是把你当做工具去使用,你还要回报么?之后给我们讲了印度女人的事。
说来惭愧,那时候我才意识到,在现在这个男女平等的文明社会里,竟然还有把女儿随便养到十几岁,然后以一个合适的价格“卖”给其他男人的事情。
这对么?在我的三观里,这显然是有大问题的,但是印度人民看来是完全正常的。
所以我认为,三观的意义正是存在于绝对正和绝对歪的两端之间。
可能有人会反驳我,印度人民这方面是绝对错误的,男女应该平等。
我想提出我对三观的第二个看法。哪边的人多,哪边的三观就“正”。
我没有给三观加箭头,因为赞同人数越多的方向,就是“正”的方向。
鲁迅在《狂人日记》里写的一句话传颂很广,“从来如此,便对么?”很多人将此奉为圭臬。
我想,从来如此,不一定对,但大家都觉得对的,就一定“对”。
例如上文谈到的印度女人。以印度人民为一个集合,他们的做法自然没有问题,因为大部分人都是这么认为的,所以在这个集合里,这个三观是“正”的。
但倘若以全世界人民为一个集合,那显然是“歪”的。
假使有个更大的集合呢?
一定有人反驳我的观点,也一定会有人赞同我的观点,希望有想法的朋友可以找我聊聊。
附:
1、文章里很多的“正”、“对”等词,我加了引号。我想表达的是,他并不是真正的“正”与“对”,因为“三观的意义在于绝对正和绝对歪两个极端之间”。
一千年前的三观放在现在不一定“正”,就像现在的三观放在一千年后。二十四孝里的郭巨,古时被歌颂,现在可不会。
2、赞同人数多并不是单指人数,人多力量大,我更多指的是力量大。
3、我在想能不能把我对于三观的认识引申到真理上。赞同的多的,即为真理,而少数派,便是歪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