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来说说我的故事,13年的时候,我还是一个在工地住板房的小预算员,每天打交道的除了钢筋混凝土就是工地农民工。
每天睡觉之前,我都会问自己:
“我为什么要在这里?“
”我喜欢这份工作吗?“
”这是我想要的生活吗?”
那个时候,刚刚毕业,没钱,没人脉,没存款,即使知道这些答案都是否定的,但是哪儿也去不了。
很多人都说,如果一份工作你不喜欢,就要赶快辞掉。但我想说的是,很多时候,想干嘛就干嘛挺容易的,但是不想干嘛就不干嘛是需要资本的。因为沉默成本太高,负担不起。
当我知道我不喜欢建筑行业之后,我第一反应是我要离开这里,我要辞职。
紧接着,脑子里冒出了第二个问题:
“那我要干什么呢?“
”我喜欢什么呢?”
讽刺的是,20多岁的年龄,我能明确说出我不喜欢什么,但我却说不出自己真正喜欢什么?更讽刺的说,应该是我除了大学学的专业,我不知道还能做什么是可以养活自己的?
直到今天,身边有很多朋友看到我辞职跨界,询问我是不是也要辞职时,我的第一句话都是:
“折腾要慎重!”。
每一次我在自己的公众号上分享这些经验的时候,除非我自己真的经历过,除非我能回答这个过程中的所有细节,否则我是不会写的,就像我刚说的“折腾要慎重”,背后就是一段失败的创业经历。
因为不喜欢大学的专业,15年,我辞去在国企的建筑工作去创业,美其名曰“为了梦想,要拼一把”。
但实际上,这种想法是很幼稚的,为了梦想也是需要代价的,这个代价就是4个月后身无分文的流浪在大街上不知道晚上住在哪里。
所以,关于跨界转行,我的第一个建议是:
当你没有任何资本或者技能时,不要一时冲动换工作,即使再不喜欢,也咬牙坚持下去。等哪天翅膀硬了,再飞也不迟。
我用一段人生最低谷的失意时光总结了上面那条建议。而创业失败后的我再次进行职业选择时,我怂了。我不敢在任性了,不敢再说什么因为年轻要拼一把了。
所以16年,我又回到了建筑行业,依旧是一家大国企,没错,技术类工作的好处就在于高工资很难,但是要糊口,总有工作机会等着你。
第二次选择建筑行业,没过一个月,我再次确定我不喜欢这个行业,两次选择都没有爱上,我也确定了,这不是真爱。
但是这次,我没有选择辞职。我学尖了,我选择先活下来,等能生存下去之后,我知道我才有机会去谈喜不喜欢。
那时候,我住在东二环,公司在南五环,9点打卡上班,我7点50要出门,做一小时地铁到公司。每天在路上的2小时,我每分钟都不想浪费。后来,我练就了一种能力,就是我可以一边低头看着书,一边从地铁的7号线换到9号线。
我在这家公司呆了一年。504小时的车程,我看了352本书。下了班我就换上跑步装备出门跑步,这一年跑了792公里。每天深夜10点到12点是写作时间,坚持日更2000字公众号文章,就这样,我慢慢找到了我喜欢的事情,找到了一个除了这个我不喜欢的工作之外,还有可能给我钱的技能。
1年之后,我在公众号上写了近40万字,213篇文章,虽然没有做过任何推广,但是在这个号上我结实了很多真实的、同频的人。他们有的在后台给我抛橄榄枝让我去面试、有的问我接不接广告。
第一次,我感觉到,傻傻的坚持之后,你想要的东西终究会来。区别是,有的人等得起。有的人等不起。
故事的结局,我之前也在公众号文章当中写过。我还是裸辞了建筑国企,但这一次,迎接我的不是失败,而是面试了9家公司,获得了4个OFFER,身份从预算员跨界成为互联网新媒体运营。
不过最后,我很现实的选了一个工资最高的。没办法,他给出了高出我在建筑行业3倍的工资,面试虽然成功了,但怂这个毛病我依旧改不掉。
所以,关于跨界转行,我的第二个建议是:
如果你真的不喜欢一份工作,又暂时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的话。唯一的方法就是选3个你平时经常做的事情,把他们坚持做上至少6个月。然后静静地等待看看最后到底会发生什么。据我的经验,结果一般不会让你失望。
最后,我想说的是,其实根本没有什么所谓的跨界。这个“界”只是设置给那些想跳出圈子但是又舍不得付出的人的。
能够擦掉边界的并不是投机取巧的方法论,而是一颗永远不停止的好奇心和一个没那么聪明傻傻付出的决心。
好了,今天的文章先写到这,明天继续分享跨界连载文章,讲讲跨界到新的工作岗位之后,如何在短时间内补齐技能。
丫丫亲笔,2017年8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