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文章内容节选自得到《武志红心理学课》
人生由几百、几千乃至几万个大大小小的选择构成,等你老了,回顾一生的时候,你发现最亏待的,恰恰是你自己,那你这一生,就白活了。
仔细回想一下,我们在做决定的时候,是在听凭自己的感觉还是别人的想看法呢?
一组概念:外部评价体系和内部评价体系
使用外部评价体系的人,对别人的评价特别在乎,甚至会内化别人对自己的评价,认为自己就是这样的。这样的人他们在做事情时,首先考虑的,也是别人怎么看、怎么认为。他们做事情的动力,常是为了博取别人的认可、金钱等,这可以称为“外部动机”。
使用内部评价体系的人,对别人的评价不大在乎,他们做事情的动力,是来自于自己内心,这可以称为“内部动机”。
记得多年前在一次篮球赛时,我作为替补上场,心里就比较慌张,接到球也运不好,很多时候是马上就传给别人,而且还差点闹出一个乌龙,在对方的篮筐下就准备投篮,好在被队友喊住了。
在那种情况下,我是完全失去了自我,头脑都在想着不要丢球、不要丢人,结果身体全然不听话了。
而有的同学,看起来球打的一般,但他们坚持自我,不考虑得失,球打的就很自然。
为什么会出现“外部评价”和“内部评价”体系呢?
英国心理学家温尼科特说:世界准备好接纳你的本能排山倒海般涌出,养育者要做60分妈妈;在这样情况下成长的孩子“本我”比较强大,能够听从自己的内心,不怕外界的“报复”;
而一般家庭特别是以前的中国家庭对孩子有诸多压制,并且会有很强的诱惑,这样导致“超我”更强大,行事的时候就总是在寻求外界的肯定因为形成了“外部动机”。
通用电气的前CEO杰克·韦尔奇,就激励他的员工去完成员工自己的构想,因为他觉得这份构想是每个人最重要的东西。
韦尔奇说:给别人自信,是目前为止我所能做的最重要的事情。
人性中最深刻的需求就是赞美,特别是来自权威、或者重要的人的赞美。
无论对自己、还是孩子或者父母,要让他们找寻到自己的构想,给TA鼓励、赞美,形成”内在评价体系“。
那我们的感觉是什么呢?
感觉,就是“我”与其他事物建立关系那一刹那的产物。
第一类: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本体感觉。
所谓本体感觉就是一些运动器官,比如肌腱关节等,在运动或者静止状态下给你的感觉。简单地说,当我们闭上眼睛依然可以精准地摸到鼻子、摸到耳朵甚至可以手拿杯子喝水,这就是本体感觉的作用。
第二类:第六感,是指超出五官感知的能力,心理学中常常把第六感和直觉并列在一起。
第三类:第七感,有两种解释,一种是指对相互连接的世界的感知力,比如银行家看到数字思考怎么样优化金融交易,创业者看到一个现象,就想到商业解决方案等,这些对连接的想象力、判断力和控制力,都是第七感;另一种解释是说,第七感就是对时间的灵敏感觉,人的意识拥有基于过去的记忆,来模拟未来、分析未来的功能。
感觉是精神胚胎的养料
意大利幼儿教育家蒙台梭利提出精神胚胎的概念,有三层意思:
每个孩子一出生,就已经有一个精神胚胎,就像是一粒种子。成长,就是这个精神胚胎发育的过程。
植物种子的发育,需要阳光、空气、水和土壤等养料,而精神胚胎的发育,需要的养料是“感觉”。
精神胚胎在发育过程中,会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它会驱动孩子去做各种各样的事,所以孩子的自发选择,有深刻含义。
我们大多数家长都会要求孩子听话,在吃穿用方方面面;学校老师也会这样,不光有正确答案,还有正确姿势。在这样环境里成长起来的孩子,很难有自己丰富的感觉。
现在情况好多了,家长也好、学校也好、社会也好,大家的意识都在提高,但是这是一条很长的路,还需要时间。
真假自我
使用内外部评价体系会造成真假自我
真自我的人,自我是围绕着自己的感觉而构建的;
假自我的人,自我围绕着别人的感觉而构建;
通过之前对我自己的分析,发现口欲期、肛欲期都有严重的被控制的情况,俄狄浦斯期没有同性的父亲(常年在外)竞争也就没有很好的形成。
因为母亲的控制倾向、父亲不常在家我又很想他在家,所以形成了对母亲顺从、向父亲讨好的性格、并且不会合作、不敢竞争。
由此,一个假自我就形成了,直到各种问题接踵而至且一再轮回,才有了契机,得到呈现,并被改变;现在是一个真自我,听从自己的感觉的真自我。
我们彻底听从自己感觉时,会体验到生命的不可思议。但生命最大的一个矛盾是,我们必须要在关系中把这个不可思议活出来。
如果现在是一个外部评价体系的人,如何变成内部评价体系的人?
答案是:尊重你的感觉!
巴菲特曾说,他最受益的教诲,是父亲一再对他说:尊重你的感觉,你的感觉越是别具一格,别人越喜欢对你说三道四,这时候你需要的,就是继续尊重你的感觉。因为有这样的教诲,巴菲特才能做到“别人贪婪的时候我恐惧,别人恐惧的时候我贪婪”。
乔布斯曾说:聆听你的心,而不是你头脑中的信条。
武志红老师说如果只给读者一个心理学的建议,那就是尊重你的感觉。
警惕未成年人的自证预言
我儿子小学的成绩一直平平,五年级转校后慢慢提高了一些,然后在今年毕业考的时候居然得了二等奖学金,他开心,我也很高兴;
但是,他就是认定自己学不好英语,也不想学,听说学校组织的夏令营有补英语时就死活不参加了,而且把这个暑假当成是没有作业自由的暑假,每天玩十几个小时手游,玩到腰和脖子都不好了,视力也不好了。
这时候他所谓的听自己的感觉不仅在耽误学习的时机,更主要的是伤了身体。
所以我认为,尊重自己的感觉要有一个底线:不伤害自己和他人的身体,以及建立必要的信心!
在这个暑假,我不断的和他博弈,但我的目的就是一个,让他自己来做决定。比如在告诉他一些底线的前提下让他自己制定游戏和学习的计划。
即使他自己制定的规则,经常形同虚设;但我还是不断的提醒,万不得已时我才会强行收缴手机,并且告诉他是什么原因。
在陪他一起学英语期间,我只是要求他会读就可以,而且在每次学习之前,我都会带领他和我一起喊口号:我能学好英语!
可以看出,在英语学习方面我儿子就是在自证预言,课没认真听,没有复习预习,根本没有花时间,却认定自己学不好英语,这样的感觉是不真实的,作为家长还是要在不损伤他自己感觉的前提下进行必要的干预!
尊重感觉不能成为懒人的借口!
懒是可以接受,是人的一种正常感觉;但是每个人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你有经济基础,能够负担起自己和家人的生活开销,那就懒吧;
如果工作不做,功课不理,生活不能为继,这就不是做人的态度,结果可能成为游手好闲的无用之人,这种感觉再去坚持就会走向毁灭!
因此尊重感觉最起码要能存活!
总结一下:
1,我们的选择形成了我们的人生,只有建立了内部评价体系才能建立真自我;
2,每个人都有一个精神胚胎,而感觉是精神胚胎的养料;
3,尊重孩子的感觉,接纳TA的本能喷涌而出;但要警惕孩子可能出现的自证预言!
4,尊重感觉的前提要能存活。
在存活的前提下探索自己的命运,尊重自己内心的感觉,滋养精神胚胎,成就自己的英雄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