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感恩春莲

来源:华拓网
文青春莲

春莲是两个孩子的妈妈,也是一个资深的华德福家长,今年来到了学校,成为了五年级的配班老师,后来凭着兴趣成为了阅读写作课老师。

今天教师会,春莲老师分享了自己在阅读写作课上的收获,也作为自己来学校三个月的工作汇报。

班级里的咖啡香

1 和孩子建立链接

刚来到班级的时候,孩子们说为什么是你来教?

很正常,这就是华德福孩子,真实的让人下不来台。

于是春莲带着孩子去读笑话,找笑话。春莲说,其实笑话是结构性非常强的文章,前面铺垫很久,最后一句话点燃笑点。

班级发生冲突,孩子们都哭了。她给孩子们写信,让孩子给未来的自己写一封信。

班级同学有意见,她教孩子写意见信。

孩子写了很好的文章,她办了学校的第一份报纸,把孩子的文章登到启明星报上——征稿、修改、排版、打印,一个人来。一个爸爸看见孩子的变化,捐出来2000元,给班级办报纸。孩子的爸爸说,自己曾经就是被一个写作老师改变了的,在孩子身上看见了这种改变。

爱是孩子的语言

2 结构结构结构

从笑话开始,她开始教孩子如何去规划文章的结构,最简单是一个是:文章要有收尾。

孩子们开始写文章,春莲说有两个孩子是“没走丢”,每天早上上学,晚上回家。

也是她去挖掘孩子的文章,去找名家的作品,去找到有结尾句和没有结尾句的文章。

《七月上天山》是没有结尾句的,因为它是系列文章中间的一片,春莲和孩子一起去读这文章,去体验文章的缺失,之后不用提醒,孩子都知道要写收尾句。

3 写作是一件很个人的事情

孩子的文章,春莲会一篇一篇的去读,在其中去不断看到每一个写的好的句子,和孩子交流、沟通如何去提高。因为写作是一件很个人的事情,有些东西是可以在班级一起来说,但是更多细节是要单独工作的。我见到了春莲修改的每一个孩子的文章,和每一个孩子去聊那篇属于他们的作品。

4 反复修改一篇文章比写三篇文章还重要

看春莲批改的文章,感觉是在做乾坤大挪移。作为一个老师,有时候我看见孩子那种逻辑混乱,前言不搭后语的而文章,会有无从下手的感觉,但是春莲却把每一个孩子的每一篇文章都细细的修改。班上有孩子,文章的第一稿只写了三行,最后可以写出二三十行的文章,最后可以写出来四五页的剧本。这一切都是在一遍一遍的修改过程中发生的。

5  接生孩子的写作能力

孩子写成这样,其实不是我教的,孩子的文章中本来就有这个,大纲中的东西好像很容易就可以进入到课堂之中。这一点江美也做了类似的分享,作为教师,只是去发现那些孩子们做对了的地方,孩子就会不断涌现出来新的东西,而这一切本来就在孩子的身体里。

说感恩,因为这样的用心,对于任何一个教师来说,我想不到有什么比这个更重要的;说感恩,因为这对孩子那样的爱,如果非要有什么比用心还重要,那就是爱吧!

这一点力量入驻的时候,是上天赋予的幸运。这样的人让每一个人超越了意见,重拾了教师的真正使命,找回自己的本初。谢谢!

结束的时候,我脑海中盘算了自己在剩下的日子里,如何单一的、反复的和一个孩子工作。感谢春莲用自己这个人引领我去该去的地方。

那些习以为常的感动

后记:记得有天我放学后我去星巴克,遇见春莲在学习做咖啡。她说,我们的教师会应该做点这样的活动,这样才能匹配高年级孩子的状态,老师应该首先享受自己做的事情——我觉得很有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