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力过大时,孩子也许会发出很多信号,希望得到支持、理解和关爱,例如“这么多作业,烦死啦!”“我都复习过了,还是什么都不会!”面对这类话语,其实孩子想表达的是“我很累、我很受挫、我需要理解”。

家长如果能敏感地发现孩子话语背后的情绪,并适当地表达理解,不随意批评,会让孩子感受到家人的支持,例如“看来最近真的累了,来,妈妈给你按摩一下……”“哎呀,这真的是很让人感到沮丧!”。如果孩子愿意倾诉,家长可以在身边陪伴他,听他说说话,不要打断和批评,然后一起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甚至有时孩子需要的只是有人倾听,宣泄完了考试,他自己会解决要面对的问题。

接纳孩子现状,合理期待。

有时,过高的期待会让孩子感到压力,有的孩子担心考不好会对不起家长,家长尽量不说“我们为了你如何如何,你怎么就这样呢”家庭教育考试,这会让孩子有亏欠感,总是觉得自己不够好。只有家长接受孩子的现状,他们才可能才能从当前的情况出发,一步步努力。

家长可以尝试与孩子一起定下“跳一跳家庭教育考试,可摸到”的合理小目标。当目标是孩子经过努力有可能达到时,会激发孩子努力的愿望和动力。例如,英语完型填空争取多对3个,每天至少掌握3个短语的用法等等。

适度提供帮助, 相信孩子 。

低年段的孩子,家长必要时提供切实的帮助,比如帮助孩子梳理知识点、理清解题思路等。高年段的孩子,重在调动其自身复习的积极性,让孩子知道,目前离考试还有一定的时间,哪怕只剩下一星期甚至是一天,还是有一定的提升空间。列出自己可以提升的方面,找到相对最容易提升的某个学科的某个方面作为突破口,先从突破口争取分数的提高,给自己一点信心。

家长要站在孩子的角度,选择孩子愿意接受的方式、时机和内容进行沟通,向孩子展现理解、信任、肯定和鼓励,使孩子感受到被尊重和理解,从而产生心理上的安全感和归属感,这不仅有助于孩子安心复习,而且能够缓解孩子的考试压力。

平常心 看考试, 做好后援。

面对考试,孩子有压力是正常反应,也是孩子需要经历的人生考验,每个孩子都会有调解自身压力的应对方式,也有很多孩子会把家看成减压的港湾。家长可以陪孩子聊聊学习以外的有趣的事情,允许他们表达情绪,也允许他们享受亲情和得到休息。

考试期间做好后援团。关于饮食,其基本原则是清淡、易消化,碳水化合物要充足,蛋白质和脂肪要适量,蔬菜水果要有一定比例。尊重孩子的日常作息习惯,劳逸结合,不随便调整孩子的“生物钟”。学习之余,督促孩子适量运动,提高身体免疫力,调节情绪,提升复习效率。

作者简介:张钟元,苏州工业园区金鸡湖学校专职心理教师,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硕士,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苏州工业园区心理教研组初中组组长,校“领雁工程”心理教育工作室负责人,苏州市优质课、微课评比一等奖获得者。曾获苏州市周氏德育奖金获得者,工业园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优秀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家长平常心

孩子更安心

做好孩子坚强的后盾

帮助他们迎接人生中更精彩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