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课程评价的五“W”模式
摘要:作为一种评价,校本课程评价和一般的课程评价并没有本质的区别。但是由于校本课程在开发主体、开发机制与旨趣等方面的特殊规定性,与国家课程相对而言,校本课程评价又具有自己独特的特点,即价值取向的发展性、评价主体的多元性、评价时间的一贯性、评价对象的丰富性和评价方法的人文性。
关键词:课程评价;校本课程评价;基本问题
校本课程是由编制、实施、评价和管理等一系列环节的相互交叉融合而不断地循环生成和改进的过程。但目前很多学校往往只重视校本课程的开发、设计、实施,却忽视了课程评价这一贯穿首尾的关键环节。作为一种评价,校本课程评价和一般的课程评价并没有本质的区别,由于校本课程在开发主体、开发机制与旨趣等方面的特殊规定性,校本课程评价在评价的价值取向、主体、时机、对象和方法等方面又有许多独特的特点。
一、校本课程评价的价值取向:为什么评(why)
每一种课程评价都体现着特定的价值观,这其实就是课程评价的取向问题。评价取向是对课程评价本质的集中概括,它引领着和支配着评价活动发生、行动的方向和旨趣,标示着评价活动持续进行的有效性与真实性。
进入21世纪的现代教育,其核心的内涵是“发展”,一般认为校本课程评价的价值取向是促进学生发展,但大家对“发展”的解读并不相同。有的学者认为:“‘持续发展’是校本课程开发评价最根本的价值取向。”有的学者认为“课程的最大价值在于促进学生个性的形成和发展”,“促进学生个性自主和谐地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和“建立促进课程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它明确了学生、教师和课程自身是课程评价的价值主体。正如有的学者所说“校本课程开发的价值追求有三:学生个性发展,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特色形成。”而我们认为发展,在理念上指人的发展与社会的现代化发展,通过人的发展促进社会发展,从而提升人的生存质量。校本课程开发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有利于学校的发展,但这些都不是校本课程开发的最终指向,作为国家课程补充的、为了学校、基于学校、在学校中的校本课程,学生个性全面、和谐、可持续的发展才是它最根本的目的,前面两者的发展是为了后者的更好发展。
二、校本课程评价主体:谁来评(who)
对于校本课程评价的主体大家的看法较为一致,都认为校本课程不是外在于学校、教师和学生的,也不是少数权威人物的活动。校本课程实质上是一个以学校为基地进行课程开发的开放民主的决策过程,即校长、教师、课程专家、学生以及家长和社区人士共同参与学校课程计划的制定、实施和评价活动。校本课程评价的主体应体现多元性,教育行政机构、校长、教师、课程专家、学生以及家长和社区人士都是校本课程评价的主体。
我们同时还应看到以上机构或人员既然同为校本课程评价的主体,这里就存在着各评价主体之间的协调问题,亦即他们参加评价的时机、所担当的角色以及评价的方式又是有所区别的。我国有些学者就认为:教育行政机构负有对学校校本课程的监督、管理和验收评估等职责,多是进行外部评价。学校、教师和学生是校本课程评价的主要主体,但由于他们缺少课程评价的专业知识、技能和经验,所以他们的评价应该在课程专家的指导下进行才会更加有效。实验教师主要对校本课程进行自我反思性评价,反思性评价强调的是教师对于自身已有的课程理论与假定的质疑与批判。学校课程开发委员会主要对校本课程开发情境与目标和课程方案进行评价。学生是教师教学最直接的感受者,他们最有权对教师的教学进行评价。学生对教师教学的评价信息可以通过召开座谈会和问卷调查等形式来获取。教师主要是通过教学观摩及课后的讨论与交流等形式来对校本课程进行评价。
三、校本课程评价时机:什么时候评(when)
校本课程是一种动态的、持续的、不断改进的生成过程,在什么时候进行评价的问题上也有自己的特点。校本课程评价贯穿于校本课程开发始末的各个环节,是对课程开发全过程的评价。但在不同的时期,评价所关注的侧重点不尽相同、评价目的有异、评价的内容和方法有别。
有的学者研究认为“校本课程开发作为一项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的创造性活动,必须一开始就考虑到评价的问题。”“开发过程的中期也应进行中期评估。”有的研究认为“校本课程开发的活动作为一个整体,包括准备、编制和使用三个阶段,其中每一个阶段都包含着一系列评价活动。根据每个阶段评价活动的主要特点,校本课程开发的评价可以分为准备阶段的背景性评价、编制阶段的实质性评价以及使用阶段的诊断性评价三种基本方式。”在大家都强调校本课程评价的过程性、动态性的同时,也有的研究认为实施后的评价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一个校本课程之完成,仍然无法证明其对学生有真正的助益,我们若拿不出证据证明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了、学习的成就改进了及学生有一定的成长,那么这种课程的价值就只能算是人们口头上的一种主观评价而已。”
同时,我们还应注意对校本课程来说,即使是实施后的评价也并不意味着校本课程开发的结束,而是把课程评价所获得的信息作为下一轮校本课程开发的决策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