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Quest设计与应用调查分析
摘要:WebQuest教学模式自引入我国以来,其研究、推广和实践已产生了较为广泛的影响。WebQuest设计应用发展状况如何?实践探索中有哪些经验或教训?网络探究教学应该如何有效地组织和实施?对近年来国内WebQuest教学模式设计与应用案例的广泛调查和统计分析表明:WebQuest及网络探究教学的深入发展需要有关人员面向学生发展,更新教育理念,走出技术误区;立足实践探索,关注学习过程,灵活应用模式;改变管理理念,调整评价机制,完善信息化学习环境。
关键词:WebQuest;网络探究;教学模式;应用调查
教育信息化和新教育理念的发展需要新的教学方法支持。美国学者B.Dodge和T.March1995年提出的WebQuest教学模式的适时引进,正契合了学校基于网络环境来开展探究学习的需求。从2001年底“惟存教育”网站将WebQuest教学模式系统地译介到我国以来,教师和研究者们对WebQuest寄望甚高,有学者甚至称它为“信息化教学的新利器”。[1]许多教师依据这种方法建立了自己的WebQuest课程网页,并在学校教学中开展了相应的实践探索。WebQuest教学模式引入我国数年之后,其应用和发展现状如何?实践中取得了哪些经验,又存在哪些问题?网络探究学习的应用发展前景如何?本文在对相关案例和文献进行调查、统计分析的基础上,并通过对一些教师的访谈调查试图来回答这些问题。
本次调查共搜集各类WebQuest设计案例和应用文献329份,其中中小学案例304份,高/职院校及其他25例。设计案例主要来自国内相关教育网站,而文献案例则取自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截至2005年4月,利用Google搜索引擎以“WebQuest”为关键字检索到国内设计案例283个,其中“现代教育实验室”网站102个、“惟存教育”网站59个、罗湖教育信息网24个、“钟声教育”11个、“史海泛舟”11个、“有行教育”9个、“新视界”教育网站6个。在中国期刊数据库以“WebQuest”为主题共检索到相关文献83篇;从对这些的内容分析来看,其中46篇属具体应用类,34篇属认识讨论类(无应用实践),另有3篇与主题相关性不强。我们对46篇论文中的应用学案和互联网上获取的283个设计案例进行了统计分析,内容包括地域分布、学科分布、学段分布等,如图1、图2、图3所示。
由于WebQuest教学应用对网络软硬件环境以及教师和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有一定的要求,因此WebQuest设计与应用案例的分布情况存在明显的不均衡。从所搜集样本的总体来看,样本案例涉及北京、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河南、湖北、安徽、四川、广西、云南、重庆、山西、陕西等24个省市区,其中仅广东、上海、福建、江苏、山东、浙江6省区案例就已占样本总量的75%。分析原因则可能是这些地区网络环境设施建设情况优于中西部地区,教师、学生个人拥有电脑及接入互联网的比例也比较高,而且网络教学培训和应用实践开展的相对较为广泛,因而这些地区的设计或应用案例的比例自然也就占据了主导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