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2月兰读后感5篇

来源:华拓网

读后感是丰富个人阅历的重要途径之一,优秀的读后感可以使我们的理解能力得到提升,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2月兰读后感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2月兰读后感篇1

五月三十五日?一听到这个名字,看了肯定会想:咦?好奇怪,五月只有三十一天,哪儿来的三十五日啊!不仅名字奇怪,连这一天所发生的事情也让人惊奇不已。

这一天是星期四,按常理,林格尔胡特叔叔今天对什么事情也不会感到惊奇,他把侄子康拉德接回来吃中午饭时,康拉德愁眉苦脸地说:“哎,老师要我们数学好的人写一篇关于南太平洋的作文,其他人只要写一篇五层楼的作文。这么不公平!”就这时遇到了一匹已经在马戏团退休的大黑马,向林格尔胡特叔叔借糖,接着大黑马把他们带到了一个柜子边,指着柜子,说:“打开柜子,就是一条通往南太平洋的近路。”他们连忙钻了进去。一路上,经过了满是大胖子的懒人国,住着趾高气扬的将军的城堡,大人上学,小孩上班的颠倒世界,全都是自动控制的自动城……

这本书虽然是本想象小说,但每个故事都会告诉我们一定的道理。自动城,它是全自动的,要是出现一点差错,后果不堪设想。肉类加工厂,让所有的奶牛进入一个大洞里,出来的却是皮箱、皮鞋、黄油……各种各样的物品。不一会儿,由于尼亚加拉瀑布大水泛滥,使电力比以往强了100倍,导致整个自动城陷入一片混乱。

这本书充满想象力,看了让人回味无穷,能让我们身临其境,带给我无限的奇思妙想,让我好像插上了翅膀,在想象的天空中自由飞翔。

2月兰读后感篇2

这个假期,学校让我们参加了“读一本好书”的活动!很多爱读书的同学都参加的非常踊跃。我也不甘示弱,因为,毕竟我非常地也爱读书啊!

星期三,我兴高采烈地来到了深圳书城开始购书。走进书城,陈列着各式各样的书的书架旁,我经过左思右想,终于选定了埃里希-凯斯特纳写《5月35日》。于是,我便把它买了下来,带回家津津有味的看了起来……

?5月35日》是一本充满幻想色彩的儿童小说。主要内容讲述的'是一名叫康德拉的小男孩和他叔叔林格尔胡特在星期四所发生的事。他们先是遇到了问他们要方糖的大黑马,然后在大黑马的带领下在自己家的一台老式衣柜出发踏上了前往南太平洋的路。一路上,他们遇到了人人都是大胖子的懒人国,趾高气扬的大将军和他们住的古堡,大人上学,小孩上班的颠倒世界,一切都是自动化的自动城……他们在遭遇了许多稀奇古怪的时候,,终于来到了南太平洋。

读完这本有趣的儿童小说后,很多人对待自己的童年,就像对待一个不用了的电话号码,把它忘得一干二净。现在,我才知道天真无邪的童年是多么让人怀念,就像我以前一样,与大海搏斗每次却只有喝海水的份,和姐姐完过家家不小心从沙发上跌下来,然后发出幼稚的笑声……这不都是我金色的童年吗?而我却逐渐将它们遗忘,唉,我真不该。我才知道,为什么会有这么多大人希望回到童年了。

是啊,只有那些长大而任然保持童心,那才是真正的人!

2月兰读后感篇3

一个小学四年级学生安利柯在一个学年里的记事,构成了这部作品的主要内容。其中穿插着老师给学生讲述的一则美好而真实的‘每月故事’。一个小学生的世界活泼地现在我们面前。作者通过一件件平凡,细微的事情,娓娓地记叙师生之情,父子之爱,朋友之谊,展示人性的善良与纯洁,讴歌爱祖国,爱社会的精神。

整部作品并不刻意讲究修辞和结构,语言也异常朴实,晓畅,但由于它包含了作家对在社会中下层艰辛度日的大众的深沉的关爱,对普通人纯真心灵的热忱赞颂,由于它洋溢着博大的人道精神和温馨的人性之美,使作品细微处见真情,平凡中寓崇高,读完全书,激荡于胸怀的感情波澜久久难以平息。不妨说,作者用爱的钥匙,打开了人们的心扉。

当我们在阅读这本书时,可以慢慢思考些什么,这些思考使我们能够深刻体会一下爱的教育。爱是人类的永恒话题,是人类最基本的情感,而在教育中,爱更是教育的灵魂与生命。对孩子进行爱的教育,是教育的关键,也是教育的基本要求。爱需要教育,教育也需要爱。教师作为师生关系的主导者,需要有意地发现,寻找,创设‘有情’情境,运用超乎于父母兄弟的爱,富有更多理性的爱,去感染和培养学生的心灵,发展他们的道德情感,形成完美的人格和高尚的情操。透过安利柯的描述,我了解什么样的师爱才最让学生感到温暖,把学生当亲人的老师才是天底下最好的老师,安利柯的先生说道:‘除你们之外,我没有别的家属在世界上,除了你们,我没有可爱的人,你们是我的学生,我爱你们,请你们也喜欢我!我一个都不愿责罚你们,请将你们的真心给我看看,请你们全班成为一家,给我慰藉,给我荣耀。"先生的这些话,让所有学生都信服他。

人人都需要爱,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让我们把爱奉献给他人,也快乐自己吧!

2月兰读后感篇4

一滴墨水,引发千万人的思考;一本好书,改变无数人的命运。人的思想成长靠的是书。寒假时我交了一位好朋友《爱的教育》。

这位朋友以日记的形式,记叙了少年安利柯一学期以来的事情,以及父母兄弟姐妹写给安利柯的一些劝戒、教育性的信件,还有每一个月老师给他们讲的关于意大利少年的故事。

他处处洋溢着少年那稚嫩的心理,使我懂得了父母对我的爱、朋友对我的爱、兄弟姐妹对我的爱,不管是爱,还是被爱都是幸福的,珍惜别人给予的受,不吝惜你自己的爱,一切都便是美满的。文章中曾多次描写了主人公的朋友,比如:卡隆,代洛西。当然还有个坏孩子弗兰蒂。他们之间有着许许多多的快乐事。他们爱着任何人,甚至是无恶不作的无赖弗兰蒂,我认为这个人是作者有意刻画的,以他为代表,教育我们不珍惜别人的爱的悲惨下场。

他的言语感人肺腑,特别是每月故事中的《万里寻母记》。文中,马尔可在得不到母亲消息时,他毅然决定去千里之外的美洲寻母,一个13岁的少年,孤横跨大西洋,可想而知,那需要多大的意志力与勇气啊!到了美洲后,事先的计划出了意外,而这小小少年却能起死回生,一路打听母亲的情况。那需要智慧的头脑,强健的体魄。而这个社会经验不足,体弱多病的少年是如何找到母亲的呢?靠的是永不言弃的精神和他对母亲的思念以及母亲往日对他的爱。

他把“爱”这个主题抱得紧紧的。亲情,友情,衬托出孩子在爱与被爱中得到的教育,以引人深思。看了这本书,我的心灵得到了洗涤,往日与父母、朋友的矛盾、冲突让我深深地感到后悔错误。

?爱的教育》的的确确是“爱的教育”呀!

2月兰读后感篇5

终于读到《爱的教育》这本书,我的心情十分激动。这是一部伟大的爱的巨作,作者是意大利小说家埃德蒙多·德·亚米契斯(1846——1908)。此书是他的代表作,写于1886年。这本书以一个小学生日记的形式,通过小主人的所见所闻所感体现了同学们之间真挚的友情,体现了人与人之间最纯真的友爱。

在这本书中我最喜欢的是那篇名叫《我的老师》的文章。记得那是在十月十八日那一天,这是小主人开学的第一天,老师们都早早的到了教室,当小主人走过二年级上学期的那间教室时他的班主任不舍的说:“恩里科,这学期你要到楼上去上课了,我再也看不到你从我门口经过了。”一路上他看见了以前的同窗好友时不时还与他亲切的打招呼。到了教室后不久上课铃响了,老师还没来得及说话,却听到了一阵动静,老师四下望了望,原来是坐在第三排的一位女生跳到了椅子上,玩起了她那可爱的洋娃娃。就在这时那位女同学好像意识到了什么,抬头一望老师正向她走来,她低下了头仿佛是在等待老师的惩罚。老师走到了她的跟前和蔼而又亲切的说:“下次不要再在课堂上捣乱了!”之后又回到了讲台上。时间仿佛是过眼云烟,学校的一年很快的过去了,老师走下了讲台对着全体同学说:“同学们,我们这是最后一次坐在这间教室里上课了,我们曾在这里学习上课,在这里嬉戏玩耍,在这里追求理想,在这里……,然而今天我们就要离别了,我十分的难过……”说完这些话后,老师走到了同学们的座位前与同学们一个个握手道别祝福。

读完了这本书后我不禁流泪了!不是因为别的,而是因为我想起了一年后我也要离开美丽的母校,离开爱我和我爱的老师们,离开朝夕相处的同学们,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