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朱元璋赐姓元朝贵族的用意是什么

来源:华拓网

  明太祖朱元璋(1328年10月21日-1398年6月24日),字国瑞。原名重八,后取名兴宗。濠州钟离人。明朝开国皇帝。那么?

  明太祖朱元璋灭掉了元朝,建立了明朝。明太祖赐姓元朝贵族是当时历史上较为重大的史事。明太祖赐姓元朝贵族到底是为什么呢?明太祖赐姓元朝贵族是要安抚人心吗?

  在山东省烟台市姜格庄镇的北头村,有着一群特殊的部落群体,他们以“都”为姓,世代生活在胶东半岛这片肥沃的土地上,每一个从部落中走出去的村民都会惊奇的发现自己的姓氏与众不同,而家族中的祠堂祭祀也让他们觉得无上光荣,而这一切都和他们的家族历史有关。

  说起都氏家族的渊源,还要从元代忽必烈统一中原说起,都氏部族的祖先是忽必烈的弟弟必里海,由于战功卓著,被封在胶东半岛担任都达鲁花赤,达鲁花赤是元代的官职名称,其职权相当于总督一职,是胶东半岛的最高行政军事长官。而都姓的由来也正是源于其官职名的第一个字,但是据都氏家族的村民讲,他们的这个姓氏是明太祖朱元璋亲赐的,堂堂大元朝贵族,为什么会被明太祖赐姓呢?

  原来,元末时,天下大乱,元朝的统治岌岌可危,很多蒙古的贵族遭到了起义军的屠杀,当然都氏家族的祖先也不例外,当时起义军进攻胶东半岛,想要杀掉驻扎在这里的蒙古统治者。但是由于元朝末年的胶东半岛都达鲁花赤一直秉承祖训,为人正直,与民为善,受到了当地百姓的爱戴,所以在此次屠杀中在当地百姓的保护下幸免躲过一劫,为后来都氏家族的兴盛保存了火种。

  明朝建立之后,朱元璋为了维护其统治,同时为了防止北元的入侵,采取各种措施来安抚幸存的蒙古贵族,于是,饱受战乱之苦的都氏祖先最终露面,并接受了明太祖朱元璋的赐姓,于是都氏一族便生生不息的繁衍了下来。如今,都氏家族的族人已经遍布在天南海北,很多人虽然身居海外,但是仍然不忘故乡之土,每年的大年三十都要对祖先进行祭祀,在祠堂中间高悬祖先画像,接受子孙的叩拜,而这也成为了村里的一道特色文化的风景线,引起了社会民间的广泛关注,而关于都氏家族的历史传说也仍然在民间继续流传着。

  朱元璋生平总评

  朱元璋是继刘邦之后的又一位平民皇帝。他自幼穷苦,曾为地主放牛,相传还一度入皇觉寺当和尚。25岁时参加郭子兴领导的红巾军反抗元朝的残暴统治。朱元璋率兵出征,有攻必克;因此郭子兴便把养女马氏(即之后的马皇后)嫁给了他,军中称他为“朱公子”。郭子兴死后,这支队伍就由朱元璋率领。1356年,诸将奉朱元璋为吴国公。朱元璋接受部下提出的“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建议,积极招揽人才,壮大实力。1367年,朱元璋命中书右丞相徐达为征虏大、平章常遇春为副,率军二十五万,北进中原。北伐中发布告北方官民的文告,文告中提出“驱逐胡虏,恢复中华,立纲陈纪,救济斯民”的纲领,以此来号召北方人民起来反抗元朝。

  1368年,在基本击破各路农民起义军和扫平元的残余势力后,朱元璋在南京称帝,国号大明,年号洪武。然后,派大兵分路北伐,与同年8月占领大都,在以后几年,又陆续扫平了各地的割据势力。

  明朝建立后,朱元璋一方面减轻农民负担,恢复社会的经济生产;一方面惩治贪污腐败的官吏,即使是皇亲国戚、开国功臣也不手软,又分封皇子镇守各地。为了加强皇权,朱元璋还废除了沿袭近两千年的丞相制度。

  史书评价

  《明史》“赞曰:太祖以聪明神武之资,抱济世安民之志,乘时应运,豪杰景从,戡乱摧强,十五载而成帝业。崛起布衣,奄奠海宇,西汉以后所未有也。惩元政废弛,治尚严峻。而能礼致耆儒,考礼定乐,昭揭经义,尊崇正学,加恩胜国,澄清吏治,修人纪,崇凤都,正后宫名义,内治肃清,禁宦竖不得干政,五府六部官职相维,置卫屯田,兵食俱足。武定祸乱,文致太平,太祖实身兼之。至于雅尚志节,听蔡子英北归。晚岁忧民益切,尝以一岁开支河暨塘堰数万以利农桑、备旱潦。用此子孙承业二百余年,士重名义,闾阎充实。至今苗裔蒙泽,尚如东楼、白马,世承先祀,有以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