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学生创业成功的小故事
给年轻人最好的事业忠告就是:“选择你最喜欢做的事情,然后找个人付钱让你做这些事。”以下是小编分享的大学生创业成功的事例,一起来和小编看看吧。
大学生创业成功的故事(一)
2008年,罗汉明和同学开办了一家环保产品公司。他们拥有一种节能产品的完全自主产权,在所做的营销网站上一炮打响,每天问价,要求订货的客户源源不断。
让人困惑的是,好几次,外地来公司订货的客户考察了公司,看过产品,都表示满意,但签约时总有些不放心。后来,和一个用户深谈后才得知,公司全都是二十几岁的小年轻儿,怕有闪失。罗汉明灵机一动,招来一名懂技术会营销的退休工程师“坐镇”,从此销售形势大变。罗汉明实为总经理,但名片上却印的是业务员。
大学生创业点评:传统习惯,积势成疾。年轻既是优势,但做市场推广时很难取得别人的信任。遭遇发展“瓶颈”,要找出症结所在,换个思路,人不变我变,就能迎来创业的一片艳阳天。
大学生创业成功的事例(二)
毕业之后,赵烨先进入了宝马公司工作。在经历了一次开颅手术后,赵烨辞职回到家乡威海,同时想到了创业。
“2008年我回到威海后,首先申请了国家专利。在等待专利审批期间,我还在山东大学威海校区和哈工大威海校区旁听了经济类和类课程。2009年初,经过近一年的等待,我终于拿到了国家专利证书。”赵烨说,自己想成为一名专家型企业家,既懂技术,又懂管理。
然而,正当他准备开始创业的时候,金融危机爆发了,市场环境很不好,不过社会和政府空前关注大学生就业、创业的问题。他抓住这个机会给山东省省长和威海市市长,甚至当时的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写了信,描述了自己创业遇到的困难,希望得到支持和帮助。
随后,他的求助得到了反馈,通过威海市中小企业局的担保,他的产品在北京生产出来。
“但是由于我们的启动资金有限,第一批产品的品质不高,也无法进入正规的销售渠道,只能靠我自己一个高校一个高校地跑,市场反应很不理想。正当我快弹尽粮绝、一筹莫展的时候,清华经管学院举办了一个专门为创业者开设的课程,于是我便报了名,最终被录取。”
赵烨说,在清华的学习不仅让他见到了中国一流的创业者和顶尖的投资人,开阔了眼界,而且完善了自身的知识结构,坚定了创业信心。“随后,我有幸取得了中国著名天使投资人、搜狐执行董事刘志硕先生的15万投资做启动资金。”
拿到投资后,赵烨的公司进入专业化运作的轨道。为了扩大影响,赵烨还带着自己的创业项目参加了很多创业大赛和投融资电视节目,如《给你一个亿》、《创赢未来》、《爱拼才会赢》等。他的项目引起了很多投资机构的兴趣,共取得200万投资意向,产品陆续进入北京的超市和眼镜连锁店。
回顾自己的创业经历,赵烨感叹几乎每一步都得到了政府和社会机构的大力帮助。“我觉得现在可以算作一个创业的好时代,大学生可以多尝试,只要项目好,资金等不是问题。大学生创业者可以通过参加创业比赛或者电视节目来引起关注。”
大学生创业成功的事例(三)
刘彪是吉利大学2012届商务管理专业的毕业生,上大二时他就和几个志同道合的同学做了一个校园团购的网站,服务于学校及周边群体,每个月能有一万多的收入。刘彪说,那是他初次认识互联网。
毕业之后,刘彪没有选择找工作,而想继续创业。“我想办一个针对大学生群体的、以活动为中心的网站,能够让大学生积极组织、参与各种活动。”刘彪的“忽客网”就这样成立起来。
“刚创业的时候,我们还去了解过一些大学生创业的优惠政策。虽然没有得到太多优惠,但工作人员一听我们是大学生,对我们还是很照顾的。”刘彪说,创业确实很烧钱,最开始筹集的20万元很快就用完了。
刘彪认为,他们在创业时遇到的最大困难是团队建设。“我们还处在起步阶段,没有一个优秀的团队,综合能力不足,使得我们感到各种力不从心,走了很多冤枉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