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是捷克著名小说家米兰·昆德拉于1984年所写,小说塑造了托马斯、特蕾莎、萨比娜和弗兰茨这样的四个鲜活的人物形象,通过描写他们对于爱情对性的选择与思考来阐释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其实,他们的生命各自背负着不同的“轻”与“重”。
在小说的开头,作者便从尼采说永恒轮回开始,写出了他对生命意义的思考:“在永恒轮回的世界里,一举一动都承受着不能承受的责任重负。”“如果永恒轮回是最沉重的负担,那么我们的生活,在这一背景下,却可在其整个的灿烂轻盈之中得以展现。”
其实现实生活中,因为责任义务我们每个人的生命其实都在负重前行。也许也会常有岁月静好的感觉,但却又是常在负重前行后而获得的片刻安宁。我们总放不下心中的那份责任,总无法无视社会世俗的看法,总在乎别人给予的目光,为此,我们常觉得生活的累,生命的重。
而文中男主人公托马斯热爱自由,追求自由,享受自由生活的快感,没有生活的重担,这应是生命之轻。于是托马斯离婚了,挣脱了婚姻的束缚,孩子也是前妻带走,似乎也摆脱了教育子女的重任,他害怕女人,却又无法离开女人,他离婚多年过着情人众多自由自在的风流的生活。他周旋不同的女人之间,放纵自己,释放了生活的重负,得到了短暂愉悦的生命之轻。这种快乐却只是片刻的,在偶然遇见特蕾莎之后,他觉得眼前的女人是“被放在树脂深覆的篮子里,顺水漂到他的床第之岸的婴儿”,从此他便徘徊在生命的轻与重之间,他放弃了不想再婚的想法,取了特蕾莎,婚后并没有改变托马斯原本的生活状态,不断游移在众多情人之间,身体一再出轨。可因为爱情,在与其他女人交往时,却又想着特蕾莎,总是心不在焉,一直看着表,他的生命总是这样游离于轻与重之间。分开后,托马斯认识到特蕾莎对他的重要性,再也回不到生命之轻的状态,他回到布拉格重新追加特蕾莎,再一次重逢后,他还是回归了生命之重。
文中女主人公特蕾莎,她因母亲对父亲的背叛而感到羞耻,她的一生都活得很沉重,她执着的认为灵魂与肉体是不可分割的。她一直在尝试着接受托马斯的存在,在她无法忍受托马斯一次又一次在肉体上出轨,却又一次又一次地忍耐着,她曾经也尝试着与那位工程师背叛爱情,尝试着性也可以是灵与肉的分离,开始了朝向生命之轻去试探,本以为这样做会让她减轻一下精神上的负担,没想到却让她更加痛苦,因为忠诚,因为责任,她永远都背负着那么沉重的负担。也许正是这种沉生命之重而深深的吸引着托马斯,也让托马斯最终也接受了生命之重。特蕾莎的善良与忠诚,也让文中卡列宁这条狗对她的依赖信任,卡列宁见证了特蕾莎与托马斯的分分合合,在这期间,也陪伴着特蕾莎度过最艰难的时刻,为此特蕾莎爱它胜过爱托马斯,动物最能感受到人类的善良,卡列宁也最能够懂得特蕾莎这个女主人对它的好,为此死前看特蕾莎的目光也与众不同。
萨比娜,是小说中一个重要的人物,她追求自由,不断的背叛,这其实是她对生活责任义务的逃避,是对生命之重的逃避,在文中,“萨比娜背叛了父亲、丈夫、情人、国家,背叛了所有能背叛的东西之后,她接着还能背叛什么呢?”最终萨比娜在这生命之轻中却也觉得空虚,再也寻不到快感。她在收到昔日情人托马期儿子的西蒙的信,原本是想在反叛中寻找自我,却在期间似乎也寻不到自己,最终她也迷惑,走向的是生活的虚无。
小说通过托马斯、特蕾莎以及萨比娜之间情感纠葛,再到弗兰茨与萨比娜之间以及弗兰茨与戴眼镜的女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写出了几个人对生命轻与重的抉择,如书中所言“最沉重的负担压迫着我们,让我们屈服于它,把我们压到地上。但在历代的爱情诗中,女人总渴望承受一个男性身体的重量。于是,最沉重的负担同时也成了最强盛的生命力的影像。负担越重,我们的生命越贴近大地,它就越真切实在。”也许生命之轻重,就如道家所云那样“道,可道,非,常道。”我们谁也参不透它,只能自己在生活中去参悟,但我还是觉得生命总是在负重前行,在负重中,我们依然能感受岁月静好,生命中有轻,更有重。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