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拓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土木工程基坑排水方法及效果探讨

土木工程基坑排水方法及效果探讨

来源:华拓网


土木工程基坑排水方法及效果探讨

【摘要】在基坑工程中,降排水的工程一直是重中之重,降排水的方式选择是否科学合理,将直接决定着基坑工程施工的成功与否。本文主要就土木工程基坑排水方法及效果进行探讨,具有较大的实践意义。

【关键词】土木工程;基坑排水;方法;效果 一、前言

由于降排水在基坑工程中的重要地位,选择一个科学合理的方法一直也是施工单位研究的重点。所以,从影响降排水的因素以及降排水方法本身进行探讨,从而选择出一个适合工程施工的降排水方法,就有了重要的意义。

二、深基坑工程降排水施工的作用

降排水就是通过抽排水的方式降低地下水位。降低地下水位,减少了土体含水量,提高土体固结程度,增加了地基抗剪强度和土体的物理力学性能指标,同时阻止基坑坡面和基底渗水,保证坑底干燥,增加了边坡和坑底的稳定性,防止流砂和管涌的产生。从施工角度看,土体干燥方便基坑开挖,又可提高了支护体系的稳定性和强度。降低地下水位,降低下部承压水水头,减少承压水头对基坑底板的顶托力,可防止基坑突涌。

三、基坑降排水方法及效果分析

1、集水坑排水降水法

集水坑排水降水法是在基坑开挖的时候,沿基坑底部周围开挖排水沟,,并根据实际情况每隔一定距离设置集水坑。如此,基坑内挖土时渗出的水就会经排水沟流到集水坑里,最后通过水泵将水排出坑外。集水坑排水降水法相对来说较为简单,通常在基坑涌水量不大的情况下采用,施工费用较为低廉,而且适用的土质情况范围较广,一般土质条件都可以采用。但有其一定的缺点和局限性。主要体现在:施工时,地下水沿着基坑的坡面或坑底渗出,使坑底土体变的较软,从而造成施工环境的恶化。其次,如果在基坑开挖深度较大时,采用此法,当遇到土体为饱和粉细砂土等粘聚力较小的细粒土层时,可能引起流砂、管涌等现象,造成一定的安全隐患。

2、轻型井点降水

井点采用水冲法进行安装施工,为确保质量和降水工作的顺利进行,须严格按照施工要求进行施工。根据现场安排进行定位放线、布设井点。沿放线处挖沟槽至地面以下1.5m,其一是有利于井点管顺利布设,其二是避免高压水冲四溢场地。用高压水泵在沟槽处垂直冲孔,深度根据长度以及具体土层情况而定。将井点管下人孔内后,用中粗沙填至滤管上部1.0米左右,其上用原土封孔捣实,

使其与外界空气隔绝。待—套井点管全部冲设完毕后,用弯连管将井点管与总进水口连接,用铁丝拧紧,整个—套井点系统应不漏气并保证真空度。各级井点管的井点机应与井点总管放置在同一标高位置,井点水用水泵抽至坑外排水沟或者统一附近深井内。各级井点均需预抽水10天左右,待坑内水位降低至作业面标高以下后,便可开始挖土。在降水运行期间派专人定期检查各井点的抽、排水情况及井点管的真空度,以达到最佳降水效果。

这种方法适用的土体为渗透系数为0.1—20m/d的土以及土层中含有大量的细砂或粉砂的土。机具简单,降水效果好,但一次性投资较大,运转费用也较多。如果在实际中,一级轻型井点达不到降水深度时,可采用二级井点,即先挖去第一级井点所疏干的土,然后在基坑底部装设第二级井点,使降水深度增加。但这样会增大基坑挖土的工程量,增加设备用量和延长工期。这时可考虑采用喷射井点。

3、喷射井点降水

喷射井点施工的关键是埋管后需要保证真空度不小于93.3kPa。以保证可以正常抽水。为了防止喷射器损坏,开泵压力不能大于0.3kPa。喷射井管安装前逐根冲洗,工作水要保持清洁,定期更换清水,以减轻对喷嘴及水泵叶轮的磨损。抽水时经常观测井点管真空度变化,出现翻砂、冒水故障时立即关闭阀门进行维修。此法不仅具有轻型井点法装设迅速简便的优点,而且因为可以在井点管下部形成较高的真空度,从而大大提高了降水效果,适用于轻亚粘土、细砂、中砂、粗砂。

4、深井井点降水

降水试运行:在开始降水运行之前,准确测定个井口地面标高,测定静止水位,安排抽水设备,电缆及排水管道试运行,以保证抽水系统完好。抽出来的水应向排入场内临时集水系统,再用提升泵通过场边排水沟加过滤排入场外,以免抽出的水就地回渗,影响降水效果,坑内的降雨积水应立即排除坑外,尽量减少大气降水和坑内积水的人渗。正式运行:应根据基坑开挖的安排决定降水运行的先后和井位,确保基坑局部开挖前该处已有10-20天的降水正常运行,同时密切注意监测单位提供的开挖面附近的水位观测资料,确信该处水位已经达到开挖面以下0.5-1.0m;如开挖工期较紧或有紧急情况,必要时可以采用增大泵量和多开井的方法,将水位降低。

如果土粒较为粗大、渗透系数很大,例如中砂、粗砂、砾石等,渗透系数为10~250m/d,轻型井点和喷射井点等方法不能奏效,采用此法较为合适。降低地下水位可达30一40m或更深。但是,由于此法降水影响范围和深度较大,容易造成周围地层沉降和沉降不均匀,这一点需谨慎。

5、电渗井点降水

电渗井点是埋设轻型井点或喷射井点管时,预留出布置电渗井点阳极的位

置,待其降水不能满足降水要求时,再埋设电渗阴极,以改善降水性能。井点埋设时埋设阳极,阳极用钢管、钢筋或铝棒,埋设在井点管内侧并成平行交错排列。井点管与金属棒,即阴、阳极之间保持适当距离。通电前应清除井点管与金属棒间地面上的导电物质,使地面保持干操,可涂一层沥青绝缘。由于此法耗电量大,只有特殊情况下才采用。如在饱和粘性土、淤泥和淤泥质粘土中,土的渗透系数小,使用真空井点降水,效果很差,此时采用电渗井点排水。

6、管井井点降水

是利用土层中的水的电渗现象把流向井点的水排出。通常是在基坑周围土层中插人金属的两个电极,通电后在电场的作用下,土中的水与土分离,水分由阳极流向作为阴极的井点,便可将水抽出。

管井井点适用于渗透系数为中、强透水含水层,如砂砾层,砂卵石等含水地层,以及轻型井点不易解决的场合。管井直径比较小,多为200—300mm。深度来讲比较大,井壁可以用各种材料制成。降低地下水位深度约3—5m。这种方法一般用于潜水层降水。

7、水平井降水

虽然,在实际工程中,上述几种方法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随着更高建筑的出现,这已经逐渐不能满足工程的需要,亟须一种更为高效的降水技术出现,如水平井降水法。水平井早在本世纪三十年代就已经用于地下水的开发中,目前来说可用在大型的基坑降水工程中。

水平井降水,是在降水场地设置集水竖井,在竖井中的不同深度和方向打上水平井点,使地下水通过水平井点流入集水竖井中,再用水泵将水抽出,以达到降低地下水的目的。工程实践表明,水平井控制降水面积大,因此具有较高的效率。水平井降水技术适用于各种地层。

四、降排水措施

1、对于地表水,采集水明排的办法: 在第一道支撑梁施工及养护结束后,沿基坑支护桩冠梁边做环形排水明沟,以防地表水倒流入基坑。

2、对于坑壁渗水,设计上虽采取止水措施,但止水桩位置因施工工艺的局限不可能准确无误,坑壁渗水在所难免,预防上采取堵和疏结合的办法,在第二道支撑梁上沿基坑四周设置扁槽砼排水沟,并于坑底四周及后浇带位置设置卵石铺设的盲沟、盲井,当坑壁渗水量较小时,用干海绵和导流管进行疏导,有组织地排到集水坑。当坑壁的渗水量较大时,将该处土体适当暂时保留并压实,以平衡基坑内外水头压力,再通过注浆措施将渗水堵死。

3、由于基坑底部大都位于含有微承压水的中砂夹淤泥层,水位较高,渗透性大,采取轻型井点辅助降水措施,在施工第二道支撑梁时即进行管井降水,初

期出水量约3 600 m3 /d~4 200m3 /d。同时加强对周边建筑物、道路等的监测,密切注意降水对周边的影响。

六、降排水施工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和应对措施

施工技术与应用:降排水施工开始后,由于土层失水会收缩,因而造成地面沉降。地面的不均匀沉降,会造成周围建筑、道路、供排水管线、燃气管线等破坏,所以降排水施工前必须充分考虑这些不利影响,并采取相应措施,运行期间严密观测和监控,一旦沉降超出预期,立即采取各种应急预案。应对地面沉降的措施有:

1、在降水前查明场地周围的各种情况,确定需要采取的保护措施。

2、合理布井,减少对周围环境的影响。按需降水,严格控制水位降深。防范抽水带走土层巾的细颗粒。适当放缓降水漏斗线的坡度。井点应连续运转,避免间歇和反复抽水。在建筑物和地下管线密集等地区,尽量采用坑内降水方法。

3、降水场地外侧设置隔水帷幕,减小降水影响范围。

4、降水场地外缘设置回灌水系统。

七、结束语

降排水工程在基坑施工中占有重要地位,只有科学地进行降排水方案选择,严格管理,加强制度监管工作,才能从根本上保证降排水工程的顺利实施。希望有关单位能够不断加强自身理论知识的学习,从而真正选择出适合工程实际的方案进行基坑的降排水工作。

参考文献

[1]刘国彬等 基坑工程手册(第二版)[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9年

[2]姚天强等 基坑降水手-N[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6年

[3]雷振华 深基坑工程降水技术浅析[J] 隧道建设 2006年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3.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