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拓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高校辅导员运用网络新媒体开展大学生思想引领工作的探讨——以微信公众平台的运用为例

高校辅导员运用网络新媒体开展大学生思想引领工作的探讨——以微信公众平台的运用为例

来源:华拓网
高校辅导员运用网络新媒体开展大学生思想引领工作的探讨

——以微信公众平台的运用为例

李军;周天璐

【摘 要】辅导员运用网络新媒体技术开展思想引领工作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现的现实需要,由高校辅导员所运营的微信公众平台是开展网络思想引领工作的主要平台之一.对现阶段林业高校辅导员运用微信公众平台开展思想引领工作的情况做了详细调查,结果显示,林业高校辅导员对微信公众号的利用程度不高,思想政治类微信公众平台较少;辅导员对利用微信平台开展思想引领工作的认同度高,但执行力低;辅导员开展网络思想引领工作的阻力多,动力不足.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关对策:首先,辅导员应主动使用先进的网络工具,建立健全微信公众平台,占领网络思政高地,牢牢把握住学生意识形态的话语权;其次,辅导员应切实剖析学生的兴趣点,增强微信文章的趣味性,推动思想政治类教育“供给侧改革”,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思想政治类教育的最新知识和动态;最后,高校应建立完备的激励机制,配套开展公众号技能培训,并设立新媒体互助小组,充分激发辅导员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推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常态化. 【期刊名称】《中国林业教育》 【年(卷),期】2019(037)004 【总页数】3页(P26-28)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微信公众平台;思想引领;提升路径 【作 者】李军;周天璐

【作者单位】北京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北京 100083;北京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北京 100083 【正文语种】中 文

近年来,国家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高度重视。2017年12月教育部印发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提出,要构建十大育人体系,网络育人质量提升体系位列其中。教育部思政司负责人就《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答记者问时,也提出扭住不放啃下教师思政、课程思政、网络思政“三块硬骨头”。由此可见,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已经到了攻坚克难、全面提升质量的关键时期。

一、高校辅导员运用网络新媒体开展大学生思想引领工作是时代发展的需要 2018年,微信公众平台政务、媒体类帐号发展报告表明,微信公众平台帐号整体规模超过2 000万,政务及媒体类公众号粉丝总量达到35亿,相当于平均每个微信用户关注2.3个政务号和1个媒体号。2018年刘丽萍和李军[1]的调查结果显示,关注其所在学院团属微信公众平台的大学生在调查对象中占比高达94.95%。移动互联网时代,微信公众平台已经成为各高校联系学生、服务学生、凝聚学生的重要渠道。

相较于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利用新媒体技术开展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传播速度快、教育形式活、交互能力强的优点,即学生可随时通过图片、视频或文字的形式查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最新动态,并进行评论互动。基于此,笔者认为,高校辅导员熟练掌握网络新媒体技术,充分利用微信公众平台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快速占领思想政治教育引领工作的网络阵地,对于加强青年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2016年刘运显等人[2]认为,高校辅导员要重视对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争夺,充分利用网络新媒体提升自身在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话语权,增强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2017年张文斌[3]提出,要通过互联互通,推动校园网络平台融合发展;通过共建共享,促进校园网络文化繁荣发展;通过同向同行,引导网络工作队伍专业化发展。2018年周敏[4]认为,辅导员作为新时代中开拓进取的创新者,应把握好新媒体的主导权,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掌握新媒体的应用技能,牢牢把握住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及时了解舆情信息,有效地进行引导,解决萌芽问题、群体问题。2018年张琪[5]提出,辅导员要从网络内容、学生网络行为等方面提升运用新媒体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能力,进而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辅导员只有全面提升运用新媒体技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引领工作的能力,顺应时代的发展潮流,才能牢牢掌握住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权和话语权。因此,笔者以网络新媒体中最具代表性的平台之一——林业高校微信公众平台为例,对林业高校的辅导员进行了调查,探讨林业高校辅导员运用网络新媒体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法。

二、高校辅导员运用微信公众平台开展大学生思想引领工作的现状

本次调查选取了7所林业类高校的在职辅导员,调查对象的来源有一定的代表性和典型性。本次调查采用发放调查问卷、面对面访谈及电话访谈的方式进行,共发放问卷70份,回收有效问卷为57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81.42%。从工作年限看,2年以下的辅导员占52.63%,2~5年的占28.07%,5~10年的占12.28%,10年以上的占7.02%,与现实数据基本吻合,有一定的代表性。 (一)辅导员对微信公众号的利用程度不高,思想政治类微信公众平台较少 从运营微信公众号的情况看,运营个人公众号的辅导员仅占比5.26%,运营官方公众号的占比.39%,未运营的占40.35%,两类公众号均运营的占比为0%。

其中,个人公众号的粉丝数在0~2千人之间呈现均匀分布的形态;官方公众号的粉丝数主要集中在1千至2万人之间,占比为83.87%;官方公众号粉丝在2万以上的占比为6.45%。

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对辅导员方发布的推送及动态关注度较高,因而辅导员所运营公众号可达到大面积覆盖对口学生的效果,但现阶段仍有接近50%的辅导员尚未通过微信公众平台与学生建立起交流沟通的渠道。此外,官方公众平台的运营一般由辅导员指导相关学生完成,辅导员实际参与程度不高;个人公众平台的运营主要依托于辅导员个人或其团队的原创,但仅33.33%的个人公众平台每周的推送数量可保持在1~4条信息,其余66.67%的个人公众平台不能保证每周的推送数量。由此可见,现阶段,如何提高辅导员对微信公众平台的利用率,大量快速地搭建辅导员与学生之间的思想政治类微信公众号的交流平台,是值得高校深入探讨研究的问题。

(二)辅导员对运用微信公众平台开展大学生思想引领工作的认同度高,但执行力低 根据调查结果显示,对辅导员应该开设个人公众号这一观点持有反对意见的辅导员占比为21.06%,但真正开设个人公众号的辅导员却寥寥无几。72.45%的辅导员赞同所有辅导员都应该定期撰写一些思想引领类的推送,此举不仅可以提高辅导员的思想政治水平,也可以向学生传递积极的思想,且有85.96%的辅导员认为此类推送至少一个月1篇;96.49%的辅导员赞同资历较深的辅导员应该定期撰写一些思想引领类的推送,此举不仅可以为学生的成长保驾护航,也可为资历较浅的辅导员指引方向,且93.98%的辅导员认为此类推送一个月至少1~2篇。

虽然辅导员对使用微信公众平台定期撰写思想引领类推文的认同度高,但调查显示,现阶段个人公众号所提供的推送基本为学业和就业咨询、心理健康指导、辅导员工作经验分享等服务,极少有个人公众号提供思想政治工作最新动态发布的服务;官方公众号因受到其相应社团、组织或部门性质的,所提供的服务也基本上为通

知发布、活动公告以及生活经验的分享,仅有少部分的官方公众号会转发、分享思想政治工作最新动态。

(三)辅导员运用微信公众平台开展大学生思想引领工作的阻力大,动力不足 辅导员运营个人公众号的动力来源主要是个人兴趣和学校规定。问卷数据显示,68.42%的辅导员认为其所在高校对辅导员运营个人公众号完全没有激励措施;31.58%的辅导员认为其所在高校有相关激励措施,但不太完备。笔者注意到,同一所高校的辅导员,对其所在高校是否有激励措施这一问题存在不同看法,说明高校对此问题的各类规章制度尚不完善、不明确。对于运营个人公众号所面临的难题,92.08%的辅导员认为自己平时工作太忙、精力不足;.39%的辅导员认为开设个人公众号多为单打独斗,难以形成有效率的团队合作。此外,缺少单位支持、公众号关注度少、推文效果差、形式老调不吸引学生、辅导员政治理论水平参差不齐等问题也成为阻碍辅导员开设个人公众号的因素。

辅导员运营官方公众号的原因皆为工作的需要。相比于个人公众号,各类官方公众号的运营情况已较为成熟,且基本形成体系,但仍存在文章内容不够新颖、学生点击量低等问题。然而,由于高校激励措施不足,很少有辅导员愿意花费大量时间去解决这一问题,致使官方微信公众平台的使用效率难以得到充分的发挥。 三、高校辅导员运用微信公众平台开展大学生思想引领工作的进一步完善 (一)建立健全思想政治类微信公众平台,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高地

由于微信公众平台的易申请和低门槛特性,社会中的各类群体或个人,都可以借助微信公众平台进行大范围的思想传播。当大学生群体所关注的公众号没有思想引领类的公众号时,学生的思想很可能被其他发表不正当内容的公众号所引导,这将不利于学生思想品德的塑造。

因此,高校辅导员应积极地利用微信公众平台与学生进行交流,把思政阵地真正建在有学生在的地方,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真正做到学生需要的地方去,将最新的思

政动态、先进理念高效地传递给每一位学生,打造“润物细无声”浸润式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模式。首先,要保证学生“最亲近的老师”——辅导员对微信公众平台有较高的利用程度,有官方公众号运营任务的辅导员要把握好官方公众号的引领效果,没有运营官方公众号的辅导员可申请个人公众号开展思想引领工作,确保每一位学生都可以有与辅导员交流政治思想问题的微信公众平台。其次,要建立健全思想政治类微信公众平台,保证辅导员高效运用微信公众平台传播先进的思想政治观念,让思想政治类平台真正入驻学生的网络世界。

(二)增强微信公众号推送文章的趣味性,推动网络新媒体思想政治类内容的供给侧改革

在自由与开放的互联网环境下,学生有了更多的阅读选择和更自由的阅读权利,相对于晦涩难懂、死板无趣的微信推送,学生更偏向于阅读符合当下流行趋势、趣味性强、内容易于理解的微信文章,致使思想引领类推送的浏览量普遍较低,这是大多数辅导员开展网络思想引领工作的瓶颈所在。若要切实落实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高校应推动思想引领类文章推送的“供给侧改革”。要从提高思想引领类推送的质量出发,而不是从完成此类推送的硬性任务出发;要深入挖掘学生的兴趣点,将当下热点和思想引领内容相结合,推送多样有趣的图片、动画、音频或视频,减少大量复制类内容,并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转述相关内容;要采用官方公众号守住思想引领总方向、个人公众号落实思想引领细任务,发挥两类公众号各自的优势,更好地满足广大学生的需要,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推送的思想政治类知识和动态,促使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的扎实落地。

(三)建立完备的工作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以及配套的技能培训制度,促进辅导员微信公众平台运营能力的提高

高校辅导员利用微信公众平台开展思想引领工作是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然而,现阶段此类微信公众平台的运营情况并不乐观,原因主要有以下2点。一是辅导员

运营此类公众号的意愿不强。辅导员长期处于高强度的工作环境中,个人休息时间少,没有额外的动力去运营此类微信公众平台。二是部分辅导员运营微信公众号的能力不足。一些年纪较大的辅导员不了解如何使用微信公众平台;一些年级较轻的辅导员思想政治理论水平不够,达不到推送文章的标准。因此,高校应首先建立健全激励机制,结合各自的实际情况研究制定辅导员运营微信公众平台开展思想引领工作的评价标准和奖励方法,以鼓励辅导员运用微信公众号推送思想引领类文章和提供思想政治类问题的咨询服务。辅导员不仅要有动力,还要有能力,因此高校应配套开展微信公众号使用的培训工作,包括微信公众号的运营方法,视频、图片、音频的制作技术,以及辅导员思想政治素养的培训等。另外,要设立新媒体互助小组,让年纪较大、资历较老的辅导员与年级较轻、资历较浅的辅导员结成对子,取长补短,以保证网络思想政治引领工作的顺利开展。

总之,完备的激励机制辅以配套的培训工作,可以激发辅导员做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辅导员有热情、有能力去制作优质的思想政治类推送,学生有兴趣阅读此类文章,是进一步推进网络思想政治工作常态化的基础。现阶段,虽然辅导员运营的微信公众平台已初具形态,但若要满足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需要,仍有很长的路要走。未来,如何使辅导员运营的个人微信公众平台和官方公众平台各尽其用、相互依托,是今后各高校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参考文献

【相关文献】

[1] 刘丽萍,李军.高校共青团思想引领工作探析——基于团属微信公众平台建设[J].中国林业教育,2018,36(1):25-28.

[2] 刘运显,舒大凡.论如何提升辅导员在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话语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

育,2016(8):66-68.

[3] 张文斌.着力构建网络育人质量提升体系[J].中国高等教育,2017(增刊2):4-6. [4] 周敏.新时代高校辅导员面临的挑战与发展策略[J].教育评论,2018(8):126-129.

[5] 张琪.北京高校辅导员运用新媒体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调查研究及提升路径[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8(10):152-15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3.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3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